四面山人文历史景观一览(3)
四面山人文历史景观一览(3)
二、会龙庄(续)
正面横批:会龙庄
上联:千古宫墙丽日祥云照耀
下联:万方礼乐太和元气流行
背面横批:龙吟凤舞
上联:楼阁高耸庭院森森长廊玉阶迎宝朋
下联:古楠参天溪水潺潺高墙白屋映斜阳
由此可见修建此庄园之人财力之雄厚,且胆大包天。
再次,当年会龙庄周边曾有楠木2万余株,每株均须3人以上合抱般大小。然而,几乎所有楠木均在当年修建成渝铁路时,被砍伐用做了枕木,如今留下的,仅有数棵而已,让人唏嘘不已。一处庄园周边拥有如此众多、庞大的楠木,亦可以看出庄园住人的财力非常人可比拟。
最后,会龙庄的给排水系统为一绝,其排水口至今是谜!会龙庄至今未出现枯水情况,也从未因降雨过多造成庄中积涝的情况发生,雨水均会通过庄内的排水系统排出,曾有人做过实验,以白纸、烟灰等物丢入排水系统,随后在会龙庄周边甚至山下寻找排水出口,但并未找到。几百年来,会龙庄的排水系统从未堵塞,同如今中国很多城市大雨后出现"看海"奇景相比,其建筑智慧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
如今幽幽漫步会龙庄,让人流连忘返、遐思不已。那种"自古英雄皆若是,从来俊杰殆如斯"的感叹就会一涌而上,那种似梦一般缥缈的皇宫感觉将令你回味无穷…
三、双峰寺
双峰寺,原名景德镇,后因背靠插旗山上的双峰而更名,该寺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是邻近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大寺庙。
双峰寺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双峰寺村驻地,始建于何年没有确证,据寺内凭碑刻记载,大约建于唐代,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为中山现存的保护完好的复式四合院寺庙。
寺庙现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占地约6500平方米,上百间房屋,3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属土木穿逗结构,小青瓦顶。寺庙共分四殿,第一殿为弥勒佛殿,第二殿为川主殿,第三殿为大雄宝殿,第四殿为祖师爷殿,各殿相应供奉有神态各异,雕工精湛的佛像和菩萨等石刻。
江津双峰寺正殿为土木结构,硬山式顶,并施以弓形翘角风火墙。梁架结构用五柱,前为乳拊搭牵,中用二拱梁,以驼峰为支柱,后用五横梁四支柱,柱未落地,并置于蟾蜍脊背上。
寺内供奉着各种大小原雕石身佛像、罗汉、菩萨上百尊,最高的在5米以上,保存至今的清代碑刻主要有3块。墙壁上保留下来的以虎和人物故事为主的壁画15幅,最大的一幅约5平方米。各处现存有庙联10余幅。寺内还有方圆大小石质柱础30余座,有的雕有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形态各异,唯妙唯肖,巧夺天工。
四、禁渔碑
四面山今天能保持如此完美的天然环境,与四面山人民自古以来的环境保护意识分不开。位于水口寺景区的这块"禁渔碑"就是四面山先人们纯朴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最好体现。
禁渔碑,高约一米,建立于清光绪年间。从其上文字记载中可以知道,当时县衙严禁在春暖花开、产卵时节的警示碑。就是这义正词严的告诫,有效地保护了飞龙河乃至四面山境内的鱼类资源。而从这字迹模糊的碑文中,更读出四面山人民对环境保护的特别关注,注重生态平衡的良苦用心。正因为四面山人民自古以来的环境保护意识,才为世人保存下了如此"奇山异水"的秀美景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