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老茶馆
成都,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在双流县彭镇,有一家老茶馆,坐落在杨柳河畔,它始建于明清时期,人们说它凝固着旧时光,保留着茶与人文之美。同时,这间拍过电影、上过“舌尖”的老茶馆也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很多摄影师光顾。
成都双流老茶馆
老茶馆是幢平房,占地约二、三百平米,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
茶馆两面临街,前后门口全是长长的木质旧铺板。走进这家老茶馆,一幅粉刷的毛主席画像格外醒目,墙面的毛主席语录和屋檐下那颗闪闪红星,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总之,这里的每一处犄角旮旯,都沉淀着历史,等待着人们去细细品味。
斑驳的竹篱笆、褪色的竹椅、呼呼冒烟的老虎灶、爬满青苔的大石缸,灶台周围的地面凹凸不平,长时间累积下来的“千脚泥”和店堂里已有点歪歪斜斜的木梁木柱,都透露着老茶馆遥远的厚重和历史。
老茶馆的客人也很“老”,他们偏爱老烟杆的敲打声和老哥子们的扯喉咙和“堂倌”掺茶的吆喝交杂在一起,定格成了老茶馆一道百年不曾变过的靓丽风景。
这茶馆过去是一座庙宇,上世纪60年代被收为公有,成了一处茶馆。
后来又被承包下来,使用至今。这里,84岁的周建根大爷从小就在这里喝茶,他是随着老茶馆墙上的红色标语和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长大的。平时,周大爷一早就习惯了步行3公里来到老茶馆,除了细细品茶,还会在茶馆里打盹,一坐就是一天。
午后的阳光,从屋檐“钻”进老茶馆,照射在一位老人皱巴巴的脸上,只见他顺手将读完的报纸夹在帽檐,把阳光挡在视线之外,然后闭上眼,享受着宁静与安详。
在老茶馆里,水蒸气、烟草味、茶味腾然升起,空气里弥漫着淡然的味道,时间仿佛被疑固一般,随着烟气的散去又回到现实中来,形成独有的氛围和一段记忆的切片,在人们细细咀嚼中,历史就在杯盏间悄悄流走……
酷爱泡茶馆的爷爷曾告诉我,那时候,喝茶是连接友谊的纽带,谁家子女长大要婚嫁时,媒人就把双方父母和子女带到茶馆,先泡一杯盖碗茶摆龙门阵,如果双方都很满意,喝完茶顺便就去餐馆吃饭,并给见面礼金。但要是有一方不太满意,就推说还有事情另约时间,付完茶钱走人。这样一来,另一方也就知道这门亲事“黄了”。
如今,取而代之的婚嫁除了电视台的各种“相亲栏目”外,自由恋爱成为了主体,让曾经的茶馆姻缘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中。
有趣的是,过去喝茶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有许多“约定俗成”。
如把茶叶放进茶碗叫做“抓”,碗里茶叶多叫做“饱”,饮茶或喝茶叫做“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有茶叶的茶碗叫做“发叶子”或“泡茶”,开水温度不够,茶叶不沉底,一部分浮在水面上叫做“发不起”,被讽为“浮舟叶子”,开水放置稍久,温度已降低,叫做“疲”,或说“水疲了”,第二次向茶碗内冲开水,叫做“掺”或“冲”,顾客少的时侯,叫“吊堂”,顾客多的时侯叫“打拥堂”等等……
在人们追求享受奢华生活的今天,在彭镇老街上,一座历经百年的老茶馆,它未变,只是人,有些去了,有些又来了。坐在熙来攘往的老茶馆之中,就如我们遇见的很多生命,来来去去,最后静静守望岁月的,还是老茶馆,它记录着荏苒岁月,记录着一边品饮茶,一边海阔天空,谈笑风生的人们。它简单又不失特色,一把竹靠椅、小方桌安静地站在泥土地上,等候每一位茶客的到来,构成了茶客们精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