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台湾民俗文化与艺术(2)
多彩多姿的台湾民俗文化与艺术(2)
陀螺
陀螺,是一种钟形,木制,能在地上转动的玩具。中国在宋朝时,就已出现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叫作“千千”。 抽陀螺,是一种相当古老,现代人仍然很喜欢的游戏。抽陀螺的方法非常简单,陀螺的形状,是一个圆锥形的短木,上端微微隆起,下端尖锐。玩时,把它放在地上,用一根小鞭儿抽它,使它旋转,一面转一面抽,就会转个不停。由于时代进步,制作材料不同,大家玩的陀螺各式各样,且玩法也有不同,尤其在“木陀螺”方面,由于成人的参与,陀螺愈玩愈大,从数十公克到三公斤、六公斤、十几公斤、三十公斤,甚至到七十二公斤,九十多公斤的,都有人玩。在桃园大溪仍保有这一项相当特殊的民俗体育,当地人几乎从小到大都会抽陀螺,福仁宫的一代陀螺王所展示的陀螺大的可达120斤,打陀螺用的麻绳比拇指还粗。下次你有机会到大溪,除了逛老街、看木器、买豆干外,别忘了看大溪陀螺喔!
宗教艺术殿堂
寺庙是精致的纪念建筑,是神明的殿堂,也是信徒的信仰中心。除了空间规划和形式格局有一套复杂的规矩外,还包含木雕、石雕、泥塑、陶艺、剪粘、彩绘、书法……等装饰,这些装饰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反映出一般民众趋吉避凶、祈望教化和自我表彰的人生观,充分展现出民间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文明的宗教艺术。
台湾寺庙兴起
清朝统治台湾时,大陆漳、泉居民才大量渡海来台。当时台湾海峡风浪很大,所以移民们都携带神像、香火、香灰作为护身符,其中以妈祖神像最多,因为妈祖是海神,所以神常被安置在船上,以祈求她保护航海安全。
而在开垦初期,由于野地医药不发达,只要有疾病流行,就会造成许多人死亡,所以人们都信仰瘟疫之神“王爷”。王爷又称“千岁爷”、“府千岁”,有很多不同的姓氏,传说王爷可以去除疾病,所以人们相信他可以疪佑身体健康。到了后期,村落渐渐繁荣信徒就兴建各种寺庙,来感谢神的保佑所以妈祖和王爷也就成了台湾寺庙供奉神明的二大系统。在当时,寺庙不仅是居民的信仰中心,而且兼具教化、救济等功能。
求神问卜
在台湾的庙里,经常会看到一些求神问卜的仪式。例如:信徒有所祈愿或想卜知好坏,就会在神佛面前点上一柱香,默念自已的姓名、生辰、住址和疑惑的事,用“掷筊”方式请求神佛指点。“筊”是一对以竹根或木做成的弯月形卜具,凸面为阴,平面为阳,把它们轻抛到地上,一阴一阳叫做“圣筊”,代表好现象;二阳叫做 “笑筊”,表示不好不坏;二阴为“怒筊”,表示不好。
此外,还有一种是“抽签”,“签”是由竹片做成的长条形卜具,签上有一个号数。经过摇动后,可以抽取排在签筒中最高位的签,然后再掷筊请示神佛,若3次都是圣筊,就可依签号找出签纸,得到指点,而且较大的寺庙中,也都有专人可解签中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