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苏州”,我更爱唤她“姑苏”

比起“苏州”,我更爱唤她“姑苏”

苏州,总想着留一丝古意在其间,让我借此抚摸她的每一寸肌理,或按图索骥,或闲适徜徉,在一个个清晨,一个个午后,一个个“空山新雨后”般文人画的意境里。

比起“苏州”,我更爱唤她“姑苏”

先秦时期,姑苏称吴,始称“勾吴之国”

实际上,她的生命源起更早,城中多见良渚时期的遗迹,这更令世人仰望与慨叹。她美得深邃,美得神秘,美得清幽,美得安逸,大概皆源于千万年的沉思与积淀。游览姑苏并不必如何刻意准备,像是迎合她随意悠然的美,与城市节奏相宜,可择一周末,去那里小住两晚。行李也不需多,三五件而已,想着去那城中做些什么,又或许不做什么,可成愿望,亦可是梦中马,镜中鹿,水中花,云中月。一切的一切,等去到那里,或许能在那异地的河面,一探究竟。

我在这样的一个微雨夜进了姑苏,城中寻一书社住下。半卧在客房的榻榻米上,静读一卷闲书,片刻之后睡意朦胧,便与这墨意缱绻互道晚安。第二日清晨醒来,推开窗子,从这间二楼客房眺望街景,时间并不长,只三两分钟,看看眼前茂林排成的街道,一两辆临街而停的卧车,树林后若隐若现的河道,以及远处被隐在浓密绿林荫下的市井街巷。如此一切,怎能不深吸一口气,道一声“早安,姑苏”。

最具姑苏味儿的所在,并不是高楼林立的闹市,也不是向东很远的开发区,而是隐匿在老城区中由河道纵横交错而连的古巷。水是苏州的魂,千百年来涵养了这座城中的世代儿孙。是的,他们的灵魂被水浸得轻盈,筋骨被水涤得通透。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这一方姑苏城誉为“东方威尼斯”并非夸谈,就连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发出惊叹,称这古城俨然“鬼斧神工”。

寻访姑苏古巷的绝佳时机

我以为,寻访姑苏古巷的绝佳时机是这春夏之交的清晨,最好再来点儿细雨,不打伞也不碍事的那种。披一件布衣出门去,天微阴,并无似火般骄阳就很好,可以逛得缓慢而尽兴,逛出滋味儿。诠释一座城市最明白透彻的元素即是交错其间的巷弄,里面藏着关于她一切的悲欢过往,人情世故。当你走进一条条宽窄不一,曲折蜿蜒的古巷,便有机会一睹她阅尽无数的万种风情,那些墙角的一草一木,那些柴门前的苔痕,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座城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巷中的古井幽深如是,经年累月,坐观这条巷中世态的变迁。它曾在多少个落着细雨的夜晚,开怀于东家的欢笑,忧心于李家的哀愁;它看过巷口撑着油纸伞静静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看过青年才俊在哪家的窗檐下痴等着心仪的女子。而古井能为他们做的,是无声无响的生命支持,用清凉的井水为难耐暑热的街坊镇一篮李子,为伤情落泪的凄楚面庞洗去悲伤。可那不是最朴实暖心的给予吗?古井屹立在深巷中千百年而不枯,时刻给生活在这城中的人们最深的生命滋养,还有什么比这更踏实珍贵的。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姑苏的模样

为什么在我的眼中,总浮现出古巷深处的一户人家,柴门半掩,雨幕顺着屋檐连成珠子,敲上门前的石阶,两旁的粉墙苔痕斑驳。就这么过了一会儿,从门中走出一位着了翠色长衫的女子,步态轻盈,羞意浅含,关了柴门撑开伞,走过那口古井,向着更深的开满石榴花的巷子去了。

专栏作家:唯巫主义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苏州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中旅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