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参观记

台北故宫参观记

晨雾笼罩,细雨蒙蒙。我们来到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远远就看到一座依山而建的中国传统式宫殿建筑,淡蓝色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这就是建于1962-1965年间的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参观记

两个故宫隔海相望

台北故宫占地16公顷,正馆是面积7200多平方米的4层楼房,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一层大厅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台北故宫藏有69万件文物珍宝,多是宋元明清皇家收藏,主要来自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自1933年起,为避战乱大批文物从北京故宫运沪,辗转南京、贵州、四川后再运回南京,1948年2972箱文物精品跨越台湾海峡被运到台湾,历史造成两个故宫隔海相望。

不同的稀世珍宝和常展的镇馆之宝

导游介绍说,这里常展文物约5000件,还会不定期举办特展;字画、织绣等易损文物每季或半年更换一次,全部藏品轮展一遍需要32年。我们看到从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陶器直到清瓷、书画、牙雕,其中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宋定窑婴儿枕、清17层镂空牙雕球及清“东坡夜游赤壁”雕橄榄核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无缘观赏翠玉白菜

不巧,正值台北故宫南院区开幕在即,来自紫禁城永和宫的“翠玉白菜”被运去南院区助兴,当日无缘观赏,实感遗憾。但看到玻璃罩内的“毛公鼎”和“肉形石”也令人欣慰。

西周铜器“毛公鼎”来自南京故宫博物院,双耳宝鼎高53.8厘米、圆径47.9厘米,内壁499字铭文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命铭文,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被视为成熟的西周金文书法典范。这件中国迄今出土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具有重要价值。

来自北京故宫的“肉形石”是清康熙年间的天然碧玉,酷似一块层次分明、纹理清晰的五花肉,色泽逼真,鲜汁欲滴,令人垂涎三尺。

最后,我们恋恋不舍地来到礼品店,看到“翠玉白菜”系列及“肉形石”吊坠、“朕知道了”多色胶带等琳琅满目的纪念品。那“翠玉白菜伞”最受游客青睐,伞收着是“翠玉白菜”造型,打开是一把别致实用的遮阳伞。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已逾5000种,并正在研发“带着故宫走”APP,将很快建成数码博物馆,旨在让观众把观展的美好记忆带回家,并随时“带着故宫走”,方便而持续地感受华夏文明的魅力。

走出台北故宫,思绪万千

台北故宫文物来不了北京,北京故宫文物陆续借往台湾,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两岸故宫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两岸故宫交流已发展到机制化、常态化新阶段。尽管当下鉴于台湾领导人更替、让人对两岸合作与交流前景有所忧虑,但坚信历史仍会朝着骨肉亲情、融合发展的航标迈进,坚信台北故宫文物到紫禁城展出的时日迟早终会来临。

请对文章内容作出评论
验证码:点击获取新的验证码
发布评论

故宫相关线路推荐

Copyright ©重庆中旅

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咨询

会员中心